7月10日,由中共渭南市委组织部、渭南市科学技术局主办,学校和渭南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承办的主题为“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 倾力服务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陕铁院‘三项改革’路演暨博士服务团县市行启动仪式”在学校高新校区博爱厅举行。活动旨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渭南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渭南市科技局局长陈改萍,渭南市人才发展中心主任李炜,渭南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主任段作鹏,学校校长韩小卫等领导出席,渭南市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党群工作部,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发改局领导,企业代表及学校教师代表300余人参加。副校长贺建锋主持仪式。
会上,韩小卫致辞,他表示,学校建校52年来,始终立足渭南、服务铁路行业,培养了近1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就业率连续20年超95%,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职前列。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团队建设和服务地方发展,构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近年来,学校搭建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4个,引进、培养博士近百人,打造13个创新团队,年均承担市厅级以上课题25项,技术服务合同额达2500万元。韩小卫强调,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上发布了学校在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等领域的多项科技成果,以及渭南高新区智能制造、经开区智慧建造等产业技术需求,为校企合作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建行渭南分行现场宣讲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进一步畅通成果转化渠道。
在路演环节,学校邹昱瑄、聂红宾、王智勇、黑棣4位教师分别展示了轻钢结构、隧道渗水监测、封隔器力学性能、动力装备润滑机理等前沿技术研究成果,引发企业代表关注。
在校企合作签约环节,学校与渭南国控精工、西安理工大学、南方测绘、渭南铁科健、陕西隆瑞锦、永忠工程管理等6家企校签署技术攻关协议,涵盖高铁轨道精调、膨胀岩路基监测等关键技术。
在科技副总签约环节,李骏、邹昱瑄等9位博士(教授)被陕西惠延机械有限公司、渭南国控精工绿建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聘为“科技副总”,推动科技人才主动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据悉,这是渭南市域范围内首次进行“科技副总”签约。
活动现场,陈改萍、李炜、韩小卫分别为“智慧建造”“智能运维”“智能制造”博士服务团授旗,标志着校地联合科技服务行动正式启动。博士团代表何文敏表示,团队将深入渭南各县区企业,构建“需求对接-技术研发-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会后,与会企业代表与博士团围绕智慧建造、轨道交通等领域展开对接交流。
此次活动是学校落实陕西省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有力支撑了学校牵头组建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后续,学校博士服务团将深入各县(市、区)、高新区、经开区开展科技服务,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形成“一企一策”对接方案,构建“政行企银校”协同创新长效机制,主动服务渭南市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助力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王莹/文 杨光/图)
大会现场
陈改萍局长、李炜主任、韩小卫校长为博士团授旗
韩小卫校长致辞
贺建锋副校长主持仪式
学校科技处处长郝付军发布学校科技成果
渭南高新区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主任东琦介绍智能制造产业情况
渭南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睿推介渭南经开区高端装备产业聚集区园区情况
建行渭南分行普惠部总经理张文朝宣讲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
邹昱瑄博士、聂红宾博士、王智勇博士、黑棣博士发布研究成果
项目签约现场
科技副总签约现场
博士服务团成员代表何文敏发言
合影留念